墨 之 美 : 柱 型 大 墨

黃台陽 2022/02/27

凡事物有大小之分以供選取時,多數人無疑愛大的。此所以人們喜歡住大房子、看大銀幕、抽大獎、收大禮物、進大公司工作、大筆一揮胸懷大志、大塊朵頤豪大雞排、大言不慚大放厥詞、大興土木大費周章、大張旗鼓大動干戈、大大大 … 顯然大就是好,大吉大利大功告成。

所以在墨的發展史上,當製作技術成熟時,大墨勢必現身。現今所知最早的固體墨,是於湖北雲夢睡虎地的秦墓所出土、殘高 1.2公分、直徑 2.1公分的小圓柱形墨塊。(圖一左)它的直徑已不輸後世許多圓柱墨,具備往大墨發展的潛力。只是受限於當時的磨墨方式,其大小必須利於研磨石將其按住。鑑於這類墨塊在施力研磨的過程中並沒有碎裂,可知其製墨技術已然可觀。





圖一  左: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之墨塊、石硯及研磨石,現藏湖北博物館。右:寧夏固原東漢古墓出土松煙墨。松塔形,高6.2公分、直徑3公分,現藏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。(取自網路)

到了東漢,根據一九七四年於寧夏固原東漢古墓所出土的松塔形墨來看,它黑膩堅挺、墨色如新,縱使埋在地下近兩千年,依然沒鬆軟、龜裂、剝落、碎裂之狀,顯示當時製墨工藝在取煙、用膠、杵搗、及成形各方面都已大幅躍進。(圖一右)東漢古籍《漢官儀》記載,朝廷有制度給負責文書的官員  「月賜隃麋大墨一枚,小墨一枚。」這錠松塔墨的直徑3公分和殘高6.2公分,雖不知已磨去多少,但其原型很可能已算大墨。清代不少市售與文人訂製的圓柱墨,直徑都比它小。(圖二)所以即使揆諸今日,它依然上得了枱面。





圖二  圓柱墨。1. 大國香,背寫「徽州休城汪啟茂製」,直徑2.2公分,高14.8公分;2. 鏤月開雲,祥雲紋,鈐「素功氏」,背寫「儀府珍賞」,頂「貢煙」,直徑2公分,高13公分;3. 大富貴亦壽考,背寫「徽歙汪節庵仿南唐廷珪氏輕膠十萬杵法製」,直徑2.4公分,高15.3公分;4. 千秋光,鈐「胡開明氏」,背寫「徽州胡開明灋製」,直徑2.3公分,高15公分;5. 清和神品,背寫「乾隆辛亥歲勗堂氏藏」,直徑2.3公分,高15.3公分。

唐宋巨墨

東漢以後,書法受到重視,連帶墨也沾光。三國時,以書法著稱的魏國大臣韋誕(號仲將),製出被譽為「仲將之法,一點如漆」的佳墨。即使文獻中沒提他墨的大小,但從他被要求去幫宮殿題榜,寫的是「逞徑丈之勢」的大字,而他堅持要用自家墨言,顯然非大墨不成。否則不曉得要磨多久的墨!(註一。按:三國時, 1丈=10尺,1尺約24.1公分。)他的製墨法在用膠方面一定有秘方,才能製出又大又好的墨。

唐代以後,無論實物或古籍所載,大墨多有所見。實物方面,如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所藏,製於唐玄宗開元四年(716年)的貞家墨,長29.6公分,等於當時的一尺長。(圖三左)另安徽省博物館藏,由北宋古墓發掘出的「九華朱覲墨」,即使埋藏於地下逾千年之久,仍長21公分,非常難得。(圖三右)它們都長柱型,應是著眼於易握易磨,古人以「挺」稱之。





圖三   貞家墨(及其拓片) + 九華朱覲墨。左:船形,面寫「華烟飛龍鳳皇極貞家墨」, 背「開元四年丙辰秋作貞□□□□」,長寬厚29.6×5.0x1.9公分。右:梭形,面寫「九華朱覲墨」,背中棗核形線框,內鳳形花紋;線框上下兩端各有圓框,內寫「香」字。長寬厚21×3.4×0.7公分。(兩墨均取自網路)

至於古籍上所載,如宋代何薳《春渚記聞˙墨記˙唐高宗鎮庫墨》項下,有錠題銘「永徽二年(唐高宗年號,651年)鎮庫墨」的大墨,重二斤多。(註二)當時一斤約600克,此墨之大可想而知。難怪稱鎮庫墨。另外元代陸友《墨史˙卷上》載,宋哲宗元符二年(1099),大書畫家米芾在京城開封的大相國寺,看到一錠唐代大歷二年(767)由李陽冰(書法家,詩仙李白族叔)為皇帝製的墨,「高逾尺而厚二寸」。(註三)也就是長與寬很可能大過30公分與6公分,比上述的貞家墨還要來得長來得厚,依然柱型。米芾日後因緣獲得此墨,寫正經事的時候還特別用它。(「後書儒釋老書及忠孝賢明事,則用之。」)

可惜書上這些大墨看不到,只能神遊。而明代中後期開始,文人賞玩用的集錦墨興起,可於掌中把玩近觀的小墨大行其道,大墨逐漸失寵。清代談墨的書如《雪堂墨品》、《漫堂墨品》、《墨表》內,都不見大墨蹤影。好在製作柱型大墨的傳統沒失,且隨著文人求新求雅的口味,其製作也趨講究。無論造型、主題、模繪雕飾、寓意上,都比上述唐宋大墨來得多變,也仗著表面積大,比習見的小圓柱墨來得精彩!值得一窺。

玄鯨寶柱

明代製墨大師的《程氏墨苑》內,有幅「玄鯨寶柱」墨樣。(圖四左)模繪出玄鯨捲繞在錐頂的寶柱之上。玄鯨的造型奇特,龍首長髮鬚髯,魚身細鱗多鰭,與現代人所認知的鯨魚完全不同。顯然程君房與墨樣的畫師及雕工等人都沒見過鯨魚,而當時相信也沒有任何圖案可供參考。全憑想像所畫竟如此可愛。只是墨樣沒附尺寸,實作時該如何取捨?





圖四  玄鯨寶柱墨樣 + 墨。左:《程氏墨苑》所刊墨樣。右:玄鯨寶柱墨,錐頂圓柱,上下蓮花紋飾,鏤龍頭魚身之鯨,面寫墨名,背「古歙巖鎮程君房製」,高 34公分,底徑 7.2公分,重 1590公克。

雖不知鯨魚長相,但該聽過牠巨大無比。畢竟司馬遷《史記˙秦始皇本紀》裡方士徐福所稱的「大鮫魚」,後世已註解就是鯨魚。而牠之大,西漢末年的大學者揚雄指出可騎。(揚雄(前53年-18年)〈羽獵賦〉:「乘巨鱗,騎京魚。」)唐代詩仙李白也順著自號「東海騎鯨客」。好友杜甫湊趣賦詩「若逢李白騎鯨魚,道甫問信今何如。」(《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》)有了能騎的概念,「玄鯨寶柱」墨的大小有譜了!

所以市面所見的「玄鯨寶柱」墨體形碩大,高34公分超過明清時的一尺,重1590公克也勝過二斤半。(按:明清之1尺約31.1公分,1斤約600克。)完全存續發揚唐宋大墨之風。而其錐形尖頂與底部類似須彌座的設計,附上蓮花紋飾,寶塔(柱)之感油然而生。(圖四右)它的題銘「古歙巖鎮程君房製」及其模刻,有依明代原模所製的味道。不過別太在意,後代慕名仿製的太多,不可一廂情願。

有個小疑問,鯨就鯨,為何程君房特稱其「玄鯨」?難道加個「玄」字的鯨比較聰明且神通廣大?

玄字有黑的意思,又常比喻深奧難解。鯨魚在古人的腦海裡,這兩項想必都有,確實是玄之又玄,莫測高深的大海魚。再者,程君房本人對玄字別有所好,他有間書房名「玄玄室」,自取別號「玄玄子」,「守玄居士」等。所以「玄鯨」一詞既合實際,又對他味口,何樂不為?只是他萬萬想不到的是,四百多年後他的玄鯨還能復活,出現在當紅電玩中。

手機遊戲《天諭》中,有個很受歡迎的聖獸「玄鯨」。不僅能海裡騎乘,甚至上岸飛天!遊戲中還有個威力強大的招式「玄鯨之誓」,主角可用它來召喚玄鯨豎起冰牆,抵擋蜃魔的水龍捲。玄鯨的魅力,引發不少相關產品。連老牌餐館「朱記」,也將牠與經典餐結合,推出有「深海之鯨」圖形的「鯨奇餡餅」。讓玩家在線上揮灑角色扮演之趣後,線下也能品嚐到香氣四溢飽滿多汁的北方傳統美食!程君房地下有知,該為他的玄鯨舉杯歡呼,來份「鯨奇餡餅」吧!

龍翔鳳舞

相對於玄鯨的神奇,龍鳳可說是國人身上永遠的烙印,再熟悉不過。唯其如此,墨上屢見其蹤影。柱型大墨自不例外。有挺標榜「徽州羅小華製」的扁六邊形大墨「龍翔鳳舞」,以它之重之巨再加上龍鳳的熟悉亮麗造型與靈動搭配,相較之下足堪匹敵「玄鯨寶柱」的風采,為大墨再添炫耀。(圖五)





圖五   龍翔鳳舞墨。稍扁六角柱形大墨,正面額寫墨名,下鏤龍上鳳下繞柱對視,背寫「徽州羅小華製」,頂鈐篆書「萬曆年造」。高寬厚 35.5×8.7×5.6 公分,重 2208 公克。

雖然托名羅小華所製,且在墨頂鈐印「萬曆年造」,但沒人會相信它出自於明嘉靖年間的羅小華大師之手。其人在嘉靖四十四年(1565)受嚴嵩兒子嚴世蕃的牽連,早一併棄市。故此墨至多為後人所仿,甚至偽造。而從明代方瑞生的《墨海》和清初宋犖的《漫堂續墨品》兩書,可見羅小華分別製有蟠龍纏繞與雙鳳的柱型墨,卻不見有龍鳳同在一墨上者,故此墨偽造的可能性大。只是明末麻三衡所寫的《墨志》內已出現名為「龍鳳大定」的墨,其製作年份似在明代初年或更早,顯示龍鳳早已同時出現在大墨之上。故終究不能排除羅小華可能也製過龍鳳柱型墨。

此墨縱非羅氏所製,也有其風采。扁六邊的造型,增加了龍鳳繞柱在雕塑上的難度,所幸也使得牠們在平面上更易觀賞。龍翔鳳舞原用以稱讚草書之美,但因成語故事「吹簫引鳳」中的簫史與弄玉,一乘龍一跨鳳,兩人同飛仙界共創美滿幸福,使得此墨非常適合作為賀禮,以祝福有文才的親友新婚之喜。其碩大體型與亮麗外觀,在禮堂內彩頭好也光耀奪目。

恩承湛露

龍鳳配好事一樁,然而除了祝賀新婚,很少人在上面作文章。反而是孤單的龍,風風光光不可一世。當然這拜古時候的君王以龍為象徵,讀書人念念不忘有朝一日能獲其關愛眼神,從此飛黃騰達光宗耀祖。古代農業社會的龍,與民生的一大關聯在行雲佈雨普降甘露。因此來自君王這條龍的恩典,少不了讀書人以甘露相關的語詞來歌功頌德。「雨露」一詞較常見,如唐代詩人高適的:「聖代即今多雨露,暫時分手莫躊躇。」(〈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〉)宋代謝枋得的:「其與太平草木,同沾聖朝之雨露。」(〈上丞相劉忠齋書〉)

還有個現代少見的詞「湛露」,最早出現於《詩經˙小雅˙湛露》,是周天子宴請諸侯時所奏的樂曲。隨後當然也被喜歡拐彎抹角的古人,用來比喻君王的恩澤。如唐代大詩人,寫下悼古傷今詠嘆生命的《登幽州台歌》的陳子昂,在其《為建安王獻食表》內就有句:「策勳飲至,頻承湛露之恩。」藉著他的名氣,乾隆年代常製作御墨貢墨的汪近聖墨肆,乃推出「恩承湛露」巨墨,供歌功頌德者運用。(圖六)





圖六   恩承湛露墨。橢圓長柱,鏤五爪金龍盤旋墨柱上,面寫墨名,背鈐「乾隆御覽之寶」,頂「徽城鑑古齋頂煙」,高寬厚 35.3×10.5×5.8公分,重 2482公克。

此墨之巨,勝過上述龍翔鳳舞墨。它橢圓柱型,較之更寬更厚。由於沒有鳳來分享版面,五爪金龍得以從容蓄勢繞柱盤升,雄踞全墨。位於額端的龍首,威猛加諸墨名,直指湛露之恩出自真龍天子。它沒寫製作年份,但墨背的「乾隆御覽之寶」大印,似乎在說它有個原始版本曾經乾隆皇帝御覽。此巨墨最初可能是一堆小型例貢墨的大招牌,多年後汪近聖墨肆將其重製以作為市品銷售,迎合科舉中人追求浩蕩皇恩的夢想。

如來法柱

除了鯨,鳳,龍等靈獸,人物也常被選上墨的主題。不過這或許得小心謹慎。因為若把聖賢如孔子模繪上墨,則隨著日常磨用,孔老夫子的身軀乃至尊容一一磨逝,在些古板讀書人的眼裡,這很可能被視為大不敬。非但有礙銷售,甚至惹上麻煩。此所以墨上所見人物,多為神仙之流,如本土的女媧、八仙、劉海,以及佛教的觀音、天王、羅漢等。有挺「如來法柱」墨,雖然高僅 25公分,不及古時的一尺,但重1158公克,已近兩斤。(圖七)故仍將它置於巨墨之列。





圖七   如來法柱墨。圓柱,面淺凹開光,內寫墨名,下佛龕造型內毫刻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… 乾隆三十二年歲在丁亥秋七月中濣御筆」,背鏤如來法相,其下各類供奉,底鈐「聚墨堂製」,高 25公分,直徑 6公分,重 1158 公克。

從它的名字,可知此墨佛教性十足。果然,正面墨名之下浮雕寶龕,內毫刻世面極為流行,縱使不信佛者相信也聽過的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〉。背面上端模繪了左右飛天、大幅釋迦牟尼佛於寶幢下的莊嚴法相、兩旁的脅侍弟子迦葉與阿難陀、以及下方的菩薩與象、馬。它的大小,足可置於案上供信佛者膜拜。

然而這挺巨墨與前面各挺有個很顯著的區別,除了經典的佛教氛圍外,還隱存另個主題 –濃濃的皇家味。因為墨名之右所鈐的「秘殿新編」、「珠林重定」、「乾隆御覽之寶」三印,以及其左之「叢雲」、「秘殿珠林」、「歡喜園」共六印,都是乾隆鑑賞書畫時常蓋之印。乾隆曾經將所蒐集到的與釋道相關的作品,編成《秘殿珠林》,總共二十四卷之多。其中多有〈釋氏圖軸〉〈釋氏圖冊〉〈釋氏佛像〉等。由這些鈐印,猜想墨上的如來法相很可能出自《秘殿珠林》書內。

而在墨名之下寶龕內毫刻的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〉全文,更是非凡。因為龕內的 296字,以其每字大小約 0.2毫米見方,在圓柱的曲面上依然刀法嚴謹稜角有方,令人稱奇。此外,該文最後所署的「乾隆三十二年歲在丁亥秋七月中濣御筆」,更揭露出這是乾隆帝親筆所寫,頗為難得。

墨上出現御書,並不少見。許多文人墨上都刻錄皇上所賞賜的親筆題字,顯示自己獲得關愛,可誇耀鄉里同儕。只是這挺墨除了墨底所鈐「聚墨堂製」之外,沒有其它可追溯訂製者的文字。而作為市售墨,有何需要如此大費周張毫刻?聚墨堂這個墨肆少聽聞,黃山市歙縣有家不多年前成立的聚墨堂墨業有限公司,是它所製?為何而製?

松竹梅三柱

前面幾挺柱型大墨,所承載的乃是大鯨魚、大龍大鳳、皇家、萬世哲人等浩大題材。好像不如此,則不足以匹配彰顯其大。然而若就此認為墨肆跳不岀這類刻板思維,可就太小看它們了!不但考慮到承載的主題,墨肆還不放過柱型本身,以及文人一心嚮往的大自然。往上長的樹木,天生趨近柱狀,當然成了柱型大墨取材的好對象。

尤以古文人最愛寄情的歲寒三友松、竹、梅,即使一般墨上已常見,製作巨墨時依然不忘懷。胡開明、汪近聖、胡子卿三家墨肆,就分別以松、竹、梅為主題,推出柱型大墨。前兩者連造型都仿,後者雖係圓柱,但密鏤的梅花、梅枝、梅幹,儼然梅一株。配上「一生知己」的題銘,一表無遺墨主人「知足齋」對梅的深情。(圖八)





圖八 蒼松煙墨 + 清風懿德墨 + 光緒戊子知足齋藏煙。左:蒼松煙墨,松樹幹形,正面右下寫墨名,印「開明」,背寫「徽州胡開明按輕膠十萬杵製」,長寬厚 24.3×5.8×4.2公分,重 714公克。中:清風懿德墨 。上竹節鐫蘭花草,敷彩,中竹節寫墨名,旁「板橋燮」,鈐「鄭燮之印」,下竹節「大清雍正年製」,另面「蘭花本是山中草,還向山中種此花。塵世紛紛植盆盎,不如留與伴煙霞。板橋燮」,鈐「鄭燮之印」,下「汪近聖鑑古齋珍藏」。長寬厚 26×6.7×5.9公分,重 980公克。右:光緒戊子知足齋藏煙。圓柱,鏤梅花樹,面寫面名,另面「一生知己」,頂「徽州胡子卿選煙」,高34公分,直徑6.5公分,重 1948公克。

晚清胡開明的「蒼松煙」墨呈松樹幹形,墨身滿雕松枝松針松瘤,並以鱗片飾底。不僅吻合古人常把古松與虯龍相比的意境,也帶出「蒼松萬古」的卓然自立於天地之間、俯仰無愧於心的胸懷。此外,它契合成語「松柏長青」,還可作為祝壽大墨。所以胡開明特製它重一斤多,很可能是其最大最重的產品。墨色於灰黑中隱泛紫光幽香撲鼻,說明是用上好松煙、加上龍腦、麝香等多味中藥,精心以十萬杵捶製。

汪近聖墨肆的柱狀竹節大墨,採鄭板橋(名燮)詠竹的「清風懿德」為名(按:鄭板橋有題畫竹句:「屈(原)大夫之清風,衛武公之懿德。」),並且模繪他畫的蘭與詠蘭詩「蘭花本是山中草  還向山中種此花  塵世紛紛植盆盎  不如留與伴煙霞」。眾所周知,鄭板橋喜畫竹、蘭,認為它們象徵堅忍不拔、光明磊落、孤芳正直。汪氏此墨的竹節造型與蘭花詩畫,藉鄭板橋來投合讀書人口味,實為佳作。(按:此墨標註「大清雍正年製」,唯鄭板橋於乾隆元年中進士,七年任山東省知縣後,才建立名聲。疑汪近聖於雍正年即製此墨。)

胡子卿墨肆為知足齋所製大墨,很可能因梅樹本身通常無特別之處,只得將就採圓柱型。好在全柱遍布梅花枝幹,稱它梅柱講得過去。墨上題「一生知己」,顯然取自晚清名臣彭玉麟的詩句「一生知己是梅花」。(註四)可惜訂製墨的知足齋不知是誰。很多人喜用這三字命名書齋。如嘉慶帝的老師,官至體仁閣大學士的朱珪有《知足齋文集》六卷;道光年的古書輯佚家黃奭,也留下《漢學堂知足齋叢書》。以製墨的光緒戊子(14,1888)年彭玉麟尚在世,知足齋有無可能是他書齋?墨是他所製?

漱金

除了眼可見的大物,還有心中牽掛的大事,如富貴、長壽、多子多孫、平安健康等。古人聰明,曉得太多了難以盡列,乾脆用個「福」字來概括承受。所以早在周代,《書經˙洪範》就說「五福:一曰壽、二曰富、三曰康寧、四曰攸好德、五曰考終命。」隨後有人把「多子多孫」加上成為「六福」;再加「妻妾眾多」至七福;甚至還有加到十福的。(按:另加「相貌俊美」、「才智敏捷」、「勇武剛強」。)可見福在古人心中何等重大。

如此大事,登上柱型大墨順理成章。汪近聖墨肆就有挺「漱金」大墨,方柱型,四面滿滿模刻代表「福」的蝙蝠,上下飛舞於如意祥雲之間。墨頂還有個凸起圓蓋,浮雕民俗常見的「五福捧壽」圖案。(圖十一)再者墨面配上繽紛亮麗的色彩,讓見者不只想到五福、十福、甚至於百福駢臻、千祥雲集,都浮現心頭。





圖十一   漱金墨。方柱,四面俱鏤十蝠如意雲紋,面寫墨名,背「徽城汪近聖監製」,頂鏤凸起圓蓋之五蝠捧壽。長寬厚 22x6x5.8公分,重 1104公克。

墨名「漱金」,當然是取「金」的貴重與其所象徵的財。有財斯有福,誰曰不宜?只是對墨略有所知者不免嘀咕。因為墨品依其外觀而言,有所謂「漱金墨」與「雪金墨」者。漱金墨的全身以金塗飾,雪金墨則撒飾大小金片。所以談到漱金墨,眼前一定金光閃閃。汪近聖這挺大墨固然賞心悅目福氣逼人,但金光不足,名為「漱金」是否過份?

其實以「漱金」為名的墨,幾乎各家墨肆都製,且少有全身塗金者。此乃因在其眼中,墨本身就是一種金。所以早有「金不換」、「惜如金」這些墨名,再來個「漱金」沒啥好奇怪的。此外,據說古代有種「嗽金鳥」,牠的口水會變成金子。(註五)而「嗽」、「漱」兩字古代相通,所以「漱金」之用為墨名,既含其為好墨之意,又有古說支撐其名之雅,墨肆當然樂用。

小結

這些柱型大墨,有的高逾35公分,有的重近2500公克。最短的「漱金」墨高22公分,卻也重1104公克,接近兩斤。它們,真拿來用嗎?

前面提及,宋代書畫家米芾用過李陽冰造的大墨。而以古人常在各類建築如宮殿苑囿、寺宇廟堂、關隘城樓、宗祠廳堂、乃至摩崖碑碣上題寫斗大的字,形成一種專門的書法,是所謂的「榜書」,又稱「署書」、「擘窠書」等。其所寫之大,即使沒有韋誕所說的「逞徑丈之勢」,據書畫理論家尹繼來所言,也得在 60公分以上。古時候沒墨汁,可想而知柱型大墨絕對有其用場。

另它們也可充墨肆的廣告招牌,以及喜慶集會的賀禮或現場展示品。前面提過,唐高宗時代已有「鎮庫墨」,當是此類用途的前身。墨,是古文人生活所必備,對其本已倍感親切,大墨再挾其精美模雕與磅礡氣勢,引人注目驚歎連連。俗語說「大有文章」,一解為「大墨,有點文章!」似無不可。

附註

註一    《書斷列傳˙卷一》

魏韋誕,字仲將,京兆人。太僕端之子,官至侍中。伏膺於張伯英,兼邯鄲淳之法。諸書並善,題署尤精。明帝凌雲台初成,令仲將題榜,高下異好,宜就點正之。因危懼,以戒子孫,無為大字楷法,袁昂云:「如龍孥虎據,劍拔弩張。」張茂先云:「京兆韋誕、誕子熊、穎川鍾繇、繇子會,並善隸書。」初青龍中,洛陽、許、鄴三都宮觀始就,詔令仲將大為題署,以為永制。給御筆墨,皆不任用,因奏:「蔡邕。自矜能書,兼斯喜之法,非糹丸素不妄下筆。夫欲善其事,必利其器。若用張芝筆、左伯紙及臣墨,兼比三具,又得臣手,然後可以逞徑丈之勢。」

註二    宋  何薳  《春渚記聞˙墨記   唐高宗鎮庫墨》

近於內省任道源家見數種古墨,皆生平未見。多出御府所賜。其家高者有唐高宗時鎮庫墨一笏,重二斤許,質堅如玉石。銘曰永徽二年鎮庫墨,而不著墨工姓氏。

註三    元   陸友  《墨史˙卷上》

「 …  宋元符間,襄陽米芾遊京師。於相國寺羅漢院,僧壽許見陽冰供御墨一巨鋌。其制如碑,高逾尺而厚二寸。面蹙犀文,堅澤如玉。有篆款曰文華閣。中穴一竅,下畫泰卦於麒麟之上。幕篆六字,曰翠霞曰臣李陽冰。左行書大歷二年二月造,得旨降入翻經院。右行書董作內府丞臣車輔,都監臣趙忠孠。」

註四    清   彭玉麟   〈題畫詩〉

「 一生知己是梅花,魂夢相依萼綠華。別有閒情逸韻在,水窗煙月影橫斜。」

註五   東晉   王嘉  《拾遺記》

「昆明國貢嗽金鳥。 … 鳥常吐金屑如粟,鑄之可以為器。  … 」

發表者:揭開墨的漆黑面紗

閒玩古墨求其隱,偶取禿筆盡興書。 已出版墨客列傳,墨香世家 (聽古墨在說話) 兩書。正努力後續之作 (暫訂 : 良墨佐國,默墨相隨,文人弄墨,美墨成真,... )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