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之美 – 奇 獸 怪 物

黃台陽

前些年,英國作家J·K·羅琳的兒童奇幻小說《哈利波特》造成轟動。它的七十多種語言版本,在兩百多個國家銷售,名列世界最暢銷小說之列。總共七集,它衍生許多商品:如被拍成八部電影,全球賣座;環球影城闢設了它的主題樂園,人潮洶湧;更別提玩具、影音圖像的授權。各項收入,使得原本默默無名的作者,很快進入全世界最富裕的女性人物行列。

它為什麼這麼成功?動人的題材、曲折的情節、奇思異想的魔法、善惡正邪的對決、虛幻與現實的共存、純真兒童迎戰深沉老魔頭、親情友情愛情悲情、人界巫界魔界靈界,都在作者洗鍊的文筆下完美結合,讓人著迷。一本在手就愛不釋手。

當然,引人入勝的不止這些。還有那不時冒出的怪物:人馬、獨角獸、三頭巨犬、鷹馬、噴火龍、獅鷲獸、八眼巨蜘蛛、蛇妖、人面獅身獸、 ⋯ 大大小小,野生的圈養的、天上飛的水裏游的、無奇不有!牠們頻頻現身,幫小說製造出許多高潮變化。而種類之多,也促使羅琳女士另外寫出《怪獸與牠們的產地》,詳述了八十五種世界各地的魔法動物。

這裡面有沒有產自古老中國的怪獸?

當然有!古老中國從不缺怪獸。若將散見於典籍,如《山海經》、《西遊記》內的整理出來,不會少於八十五種。牠們之中,許多的魔幻造型與神奇法力,足以抗衡羅琳女士的生花妙筆。另外還有一些,卻與祥瑞正直財富等美好掛勾。基於此,牠們成為製墨家的上好題材,美墨因而再添篇章。

騶虞

羅琳女士所言及,唯一來自中國的怪獸「騶吾」,又名騶虞,早出現於周代相關古籍內。《山海經》中說牠:「 ⋯ 體大如老虎,五彩斑斕,尾巴比身體長。乘坐牠可以日行千里。」(「 ⋯ 大若虎,五彩畢具,尾長於身,名曰騶虞,乘之日行千里。」)光憑這些,稱之怪獸有點勉強。好在還有別的記載說牠「不吃活的動物,不踩活草。(「其性不食生物,不踐生草。」)」這可了不起,不殺生,跟肉食的老虎完全不同,算得上仁獸。

品性這麼好,無怪乎出現時被附會為祥瑞。封建時代,這是拍馬屁的好題材。明成祖朱棣「靖難」搶了侄兒的皇位,來得不正。有人看準了他希望天降祥瑞來認可他是真命天子,獻上的野獸硬說是騶虞。反正依《山海經》所述,像老虎即可。朱棣龍心大悅,沒人敢懷疑。同樣的事也發生在他的孫子朱瞻基(宣宗)身上。不過新皇帝沒歷史包袱,雖然接受,卻不想被糊弄。特地留下圖繪供考證。(圖一)你看像不像老虎?





圖一   明代內府《騶虞圖》,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。(取自網路)

如此仁獸,適合作墨的主題。萬曆年間出版的《方氏墨譜》最早刊出。(圖二左)然而不知何故,所畫怎麼看都與傳述不同。尤其頭上那對類似牛角,不知何來。身軀也不像虎,反而近乎馬和牛。配上長頸鬆尾,說是怪獸還真有點。晚些年的《程氏墨苑》內也載這款墨樣。(圖二右)造型較像虎些,但雙角依舊。





圖二   騶虞。一面鏤雙角馬首異獸,另面寫墨名,側題「乾隆六年秋月造」,長寬厚 8.5×8.4×1.9 公分,重 434公克。右圖取自《程氏墨苑》。

古人會不會看錯?難道真有此仁獸?近代研究,或說牠是生活在雪線附近的大型貓科動物 — 雪豹。體型近虎,白毛上有不規則黑紋,形成保護色。晝伏夜出,常沿著背景契合牠毛色的石崖和溪澗潛行覓食,這現象有如前述的「不踏生草」。另外牠也常將獵物埋在雪裡,日後再挖出充飢。若不查只看到這段情景,當然容易被附會成「不食生物」的仁獸了。

觸邪

騶虞頭上不該有角,比較不像怪獸。但古代傳說中的另種怪獸,卻靠著獨角成名。即使到現代,其形像依然不退,常見於司法機構。牠就是「獬豸」(音如謝至),有個易懂的別名「觸邪」。

傳說中牠或大如牛、或小如羊,黑毛覆體,双目有神,額上長角。而就是這隻角,讓牠有別於其他類似的動物,如獒犬、犛牛。牠智慧高,懂人言辨人性,獨角更賦予牠斷是非辨正邪的神力。於是當古人遇衝突糾紛難斷對錯時,在場的牠會用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,令犯法者無從遁形。情節重大時,甚至將罪該萬死者當場牴死,從而贏得觸邪的別名。

牠最後一次現身,是周代春秋時期。書載楚文王(?~西元前675年)曾獲怪獸,考證是獬豸。為了求取牠明辨曲直正邪之能,楚文王仿牠形象做頂帽子來戴。一時之間造成風尚。秦代時獬豸已然絕跡,但朝廷考量公正,依然有樣學樣,命執法御史戴上這種「獬豸冠」。(《秦會要訂補》卷十四:「侍御史冠獬豸冠。」)後代監察司法體系也多延續此風。如今雖不再見類似服飾,但法院門前往往設牠雕像,象徵「能斷曲直」的用意則一。

《程氏墨苑》和《方氏墨譜》內都有牠的墨樣,直接稱為觸邪。可能認為此別名易懂、且對世人更起警惕作用。明季製墨家方景耀,也製作了「觸邪」墨。(圖三)將之配上方正粗厚的邊框,隱含正直不容茍且。所鏤的神獸張牙舞爪蓄勢待撲,彷彿犯姦作惡者就在面前。只是造型既不像牛也不像羊,神奇的獨角也不顯著。好在自楚文王之後,就沒人見過它,造型全憑自由心證,就別挑剔了!方景耀名氣不大,此為其傳世知名作。





圖三   觸邪。  一面鏤張牙舞爪獸,另面寫墨名,兩側分題「崇禎壬午年」、「方景耀珍藏」。長寬厚 9.9×9.8×2.2 公分,重 246公克。

天祿 

台北西門町武昌街的「老天祿滷味」,是逛西門町看電影的最佳零嘴。他的盛名遠播香港,遊客來台時可說必到必買,影后天王也不例外。只是享用之餘,可曾知道這個店名「老天祿」,除了表面上的吉祥含意 — 老天爺賜予福祿之外,竟然跟怪獸扯得上關係?

有錠「天祿永昌」墨模繪出怪獸「天祿」:龍頭馬身、雙角長鬃、腿說像麒麟的腿,蹲踞神情則似獅子。(圖四)拼拼湊湊的,也真難為畫師!好在當時人大多沒見過真的獅子,更別提龍、麒麟。畫師大筆一揮,旁人只有驚嘆的份。程君房、方于魯師徒之所以納此墨於書中,當然因此墨名極佳!說天祿牠有神奇力量,能永保昌隆興盛。然而這個看法是怎形成的?





圖四   天祿永昌。八邊形,一面寫墨名,另面鏤蹲坐瑞獸天祿,側寫方于魯製,長寬厚 8.6×8.6×1.8公分,重133公克。

細究來歷,實在糊塗一樁。因為牠不像騶虞和觸邪,曾被捕獲獻給君王過,從而留下有趣的記載。古老的《尚書・大禹謨》雖然有句「四海困窮,天祿永終。」最早提到天祿。但任何人都看得出,講的並不是獸類。只有記述東漢歷史的《後漢書》裡所提,漢靈帝時復修宮殿所鑄造的「天祿」,才顯然獸類無疑。(註一)可惜該書沒提牠從何而來、長相如何、以及為什麼要在宮殿裏鑄造牠。

另一方面,講西漢歷史的《漢書・西域傳上》裡言及:烏戈山離國(現阿富汗境內)有「桃拔、師(獅)子、犀牛。」音「桃拔」,該是當地語言的發音。而與獅子、犀牛同句,定是獸類。書裡同樣不見牠的長相,但百多年後的三國時代,大學者孟康批註說牠「似鹿、尾長。」且有獨角和兩角之分。獨角的稱「天鹿」,兩角的則「辟邪」。由於古人常將鹿、祿兩字混用,天鹿亦作天祿。如此看來天祿產自西域,像鹿,只是有個長尾巴。

而《後漢書》裡又講到,位在河南省南陽縣的東漢太守宗資的墓碑旁,有兩隻石獸,前足上肢分別鐫刻「天祿」、「辟邪」。這與前段烏戈山離國的獨角和兩角的桃拔,不僅搭上關係,並且顯示出牠到中土之後,已獲神秘力量,起到鎮壓鬼魅護宅鎮墓的作用。只是這兩隻神獸的造型,在現存南陽博物館的石雕上,已變成獅身、有翅膀。與大學者孟康所說,桃拔的「似鹿、尾長」大不相同。顯然流落中土後,不只新獲神秘力量,還配上新的造型。

綜合以上資訊,可猜想:西漢時期從西域捕回(或當地進貢)的奇獸桃拔,養在皇宮,為求吉利新取名天祿。可惜水土不服,牠活不久也沒能繁衍。日後原產地稀少絕跡了,皇宮沒新貨,只得以其鑄像代替。但工匠沒見過牠,所鑄自然變形。而官吏有樣學樣,更加油添醋變化出頭角不同、可能雌雄有別的天祿、辟邪,並且派牠像石獅子般護宅鎮墓。造型威武嚇人就好,是否原樣已無所謂。

更妙的是不知何時開始,天祿和辟邪哥兒(夫妻?)倆,又與遠古黃帝時代就有的貔貅打成一片。三者造型相似,只以雙角、獨角、無角來加以區分。然而到底何者有何種角,至今有各種說法各說各話。如有興趣探討,網路上多的是材料。

「天祿永昌」墨上的天祿,模樣像三國時代學者孟康所批註的「似鹿、尾長。」沒有翅膀,也不像貔貅。看來墨肆有點學問,沒讓畫師隨便畫個怪獸來湊熱鬧。

麒麟+狻狔+九館神龍

騶虞、觸邪兩獸是本土原生,天祿則來自西域,三者縱然有神奇魔力,卻不敵人類摧殘,很早就告別人世。所以當晚明的畫師接到墨肆請託,來畫從沒見過的牠們時,不知心中是否有個神獸當底稿?好藉著牠塗塗抹抹修修改改,另頭神獸躍然紙上順利交卷?前面三錠墨上大致相仿的圖繪,點出這種可能性還真不小。而作為模特兒的神獸,有可能是祥瑞不輸龍鳳的麒麟。

牠很早出現,商代甲骨記錄了「獲白麟」。周代的《詩經》描述牠足帶蹄、頂長角。(註二)這個初步造型,後來卻演變成龍頭(或獅頭)、鹿角、虎眼、麋身、龍麟、尾巴毛狀像龍尾的雜燴怪樣。也許就是如此怪樣,讓牠的地位晉升到與神聖的龍鳳相當。言周代事的《禮記》說「麟鳳龜龍,謂之四靈。」排名第一,多有面子!有錠載乾隆皇帝詩作的墨,就以牠為主題。(圖五)





圖五  麒麟。御詠四靈詩 – 麟,一面鏤麒麟,雲紋底,襯以雜寶、火雲紋;另面寫「御詠四靈詩  麐身馬足誰傳像 扶幼養綏?識聲 祥不祥因聖人定 昌黎作解義猶精  右 麐」;兩側分寫「臣彭元瑞恭  進」、「大清乾隆年製」。長寬厚 14.6×14.7×2.2公分。

乾隆一生留下四萬多首詩。大多數都詰屈聱牙難懂,這首也不例外。好在麒麟的祥瑞不須他肯定。尤其成語「麒麟送子」,「麟吐玉書」,還道出牠是天才兒童的催生者。據說孔子出生前,有麒麟踱到他家門並吐出玉書,說他雖不會成為帝王,卻有帝王之德行。而他死前一年,國君魯哀公在山東西南地方打獵,有人射中一頭麒麟,捕獲後不吃不喝很快就死了。孔子聽到這消息,為之落淚並說了句「吾道窮矣」!隨後停止修编《春秋》。聖人的生死都與牠掛勾,麒麟不祥瑞也難。無怪乎騶虞、觸邪、天祿的造型都像牠。

不過畫師的想像力也不能小覷,麒麟不可能大小通吃。古墨上不乏明證。像是成書於戰國時期,記錄周穆王巡遊的《穆天子傳》所提到的狻狔,被認定是獅子。形象與麒麟相近,常出現在佛教的法座、香爐、和古銅鏡上。畫師即使沒見過牠本尊,也不至於陌生。然而在程君房的「墨狻狔」墨上,牠反而像哈巴狗多些。(圖六左)另有錠「九館神龍」墨,主角怪獸來歷不明。牠的獨角羊身的造型,一看就知並非中土,卻像極了西方世界自古流傳的獨角獸。明末許多傳教士來華,引入西方版畫。畫師是否因之受到影響?





墨與西洋風 002.JPG 墨與西洋風 005.JPG

圖六   狻狔+ 九館神龍。左:狻猊墨,下肢旁寫君房氏,長寬厚6.5x6x1.3公分,重36公克。右:九館神龍墨,一面上寫墨名,下鏤獨角獸,另面寫神龍一角賁其首 文采五色映北斗 六飛畢升居爾後  守玄居士程大約贊,側大明萬歷丙辰年程君房造,長寬厚9×3.5×1.2公分,重60公克。

水靈

怪物不只陸上有,水裡面也不遑多讓。龍王和蝦兵蟹將早稱霸水晶世界,只是這些都出自小說,只宜茶餘飯後閒聊,算不得數。倒是正史《晉書》裡面記載了一則水怪的故事,害得有頭有臉的大臣溫嶠因之喪命。程君房師徒有墨「文犀照水」引述這個故事,另外還製做了「水靈」墨,難道是因此引發的靈感?(圖七)





008.JPG006.JPG 水紋新攝 005.JPG 水紋新攝 004.JPG

圖七   文犀照水+水靈。左;文犀照水墨。一面鏤三人立水濱,旁岩石上燃犀映波濤中似馬、似龍、似龜、似魚等怪:另面寫墨名;兩側分寫「萬曆辛丑 方于魯造」、「菉竹居監製」。直徑12.9公分,厚1.8公分,重270公克。右:水靈墨。一面鏤猴面龜身水怪,波紋極美;另面寫墨名。側題「獨醒客程大約製」,8.9×10.3×1.5公分,重134公克。

話說安徽省馬鞍山市在長江邊上有個千年名勝叫采石磯,又名牛渚磯(磯字意為突出於水中的石頭)。地名據稱來自三國東吳時,此地出產五彩石;而且當地山勢形狀像蝸牛,有「金牛出渚戰白龍」的傳說。磯石伸入長江,水流湍急、地勢險要,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。金朝與南宋對峙時,大放豪語要「提兵百萬西湖上,立馬吳山第一峰。」的海陵王完顏亮,就在此慘敗於南宋的虞允文。此外相傳詩仙李白,也是在此處江上飲酒賦詩時,酒醉想撈水中月亮,而不幸落水淹死。真個風水寶地!

溫嶠,跟「陶侃搬磚」成語的主角一樣,是晉室南遷立足江東的功臣,實力人物。他晚年駐守湖北武昌,不時來往相距五百多公里的京城建康(現江蘇省南京)。根據《晉書.溫嶠傳》所載,有次他路過牛渚磯,聽到長江裡有怪聲,由於深不可測,且傳說水下有許多怪物,就叫隨從點燃犀牛角來映照水面觀察。(古傳說犀角可辟邪。)隨即看見水裡許多奇形怪狀的撲向犀火。「文犀照水」墨面畫的,就是這情景。(圖七左,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方于魯這錠墨本尊,上塗紅綠金多彩,繽紛亮麗引人入迷。)

當天夜裡,溫嶠夢見異形問他:「我們和你陰陽有別互不相干,你為什麼用犀火來照我們呢?」語氣很不高興。不知是否真的因此作祟,溫嶠醒來後牙齒疼痛難當。找大夫拔牙後,隨即中風病逝。現代來看,有可能因高血壓等慢性病,或蒙古大夫技術欠佳,折磨之下心肺衰竭。但在那個信鬼神的時代,帳自然算到水怪身上。

水怪長什麼樣子?書上沒寫。「文犀照水」墨則受限於面積,畫不清也看不楚。程君房的「水靈」墨畫了個怪樣猴面大烏龜,不知依據為何。采石磯一帶的長江,水生動物自古豐富。像是現已認定絕跡、有「長江女神」之稱的長江白鱀豚(俗稱江馬),會發出「的答」、「嘎嘎」般數十種怪聲。可能是當年溫嶠所遇上的。

三足蟾蜍

《哈利波特》的小說和電影裡,有蟾蜍的腳色,但微不足道。除了被用來製備魔藥和練習魔咒時當試驗品,最多是學生帶到霍格華茲學校的寵物,本身缺魔法能力。不像《格林童話》的〈青蛙王子〉篇,青蛙是王子的化身,聰明能與公主過招。童話傳遍世界,還被拍成動畫片。青蛙如此風光,蟾蜍有知,該向羅琳女士抗議吧!

不過牠在中土可神氣多了。因為民間傳說牠口吐金錢,有助旺財。所以不少人家裡都擺了口含銅錢的金蟾,祈求財富。即使不能馬上實現,看著也舒服。但要注意,這蟾蜍必須、且只能有三隻腳。四足俱全的話,就沒法力了。清代製墨家曹素功十一代子孫季笙氏,就在他的自製墨上畫出三足蟾蜍逐火旺的金球。(圖八)看來是在祈求他家墨肆的生意興隆財源廣進,能渡過廢除科舉後,製墨業所遭受的嚴酷衝擊。只是,為什麼非得三足不可?





到上海製墨 030.JPG 到上海製墨 029.JPG

圖八   新安季笙氏自製墨。一面鏤三足蟾蜍追火龍金球,側「徽歙曹素功十一世孫季笙氏造」,頂「貢煙」,長寬厚9.3×2.2×1.2公分,重38公克。

比起現代對蟾蜍的不屑,古早年代的蟾蜍風光多了!牠肚子大,生殖力强,是種生殖崇拜的對象。而月亮表面的許多陰影,像是蟾蜍背上的疙瘩。導致兩者產生聯想,蟾蜍成了月精,進駐月亮。多年前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西漢帛畫,月亮上邊就畫了隻口含靈芝的大蟾蜍。也因此月亮有個別名「蟾宮」。在某些神話故事裡,美麗的嫦娥飛升到月亮後,也不得不委屈變身蟾蜍。

作為月精的蟾蜍,當然得跟地面常見的有所不同。即使馬王堆帛畫上依然四足,但不知何時起,牠卻少了一足,跟傳說中太陽裡的「三足烏」看齊。而牠下凡人間後,又多了聚財鎮財的本領,並與神仙呂洞賓的弟子劉海結伴,演出「劉海戲金蟾」大戲。劉海笑容可掬提着繫上銅錢的繩子,牠則配合跳躍追逐散財。這個道教神話流傳各地,又幻化出許多版本,讓百姓因地制宜,衍生美好想像寄託,日子因而不再那麼難熬。蟾蜍在華夏大地,貢獻可大了!

田螺精

西方的青蛙能變成王子,與公主結婚;東方的蟾蜍卻得斷條腿,含著銅錢來取悅於人。雖說犧牲自己造福人群最樂,但相較於西方,古人的幻想力似乎功利了些,缺乏浪漫氣息。

不過結論別下得太快。因為可能在月宮蟾蜍變為三足吉祥物之前,古人就創造出了個田螺精。牠變身美麗姑娘,先是暗中幫助孤苦伶仃、但老實勤奮的窮小子洗衣煮飯,操持家務;被發現後雖不得不離去,卻留下螺殼幫助轉運。對窮小子而言,無異天上掉下來的禮物,幸福指數絕對破百。而男女主角身分背景懸殊,大異王子公主的門當戶對,浪漫情懷盡在不言。古人的幻想力豈能小看?

故事出自晉代的福建,刊於據稱陶淵明所寫的《搜神後記》中。男主角謝端在田裡撿到個大田螺,很喜歡,就帶回家養在水缸。某天忙完田裡的事回到家,發現飯菜熱水都弄好了在等他享用。連續多天如此。以為好鄰居看他單身辛苦,來幫他忙。但詢問結果並非如此。疑惑之餘,老實人也長心眼。決定次日提早收工,好回家突擊檢查。

他不出聲躲在籬笆外偷看,終於等到女主角冒出水缸,到灶前生火做飯。謎底揭曉,乃天帝憐惜,所以派「白水素女」下凡來幫他。原定幫十年,但既被揭穿,只得提前告別,以返天庭交差。但留下螺殼,幫他改運。日後窮小子果然逐漸寬裕且成家,還當上官。

這個故事流傳甚廣,也有所變化如:田螺姑娘是來報恩的;他經高人指點,把螺殼藏起來,不讓田螺姑娘離開;田螺姑娘與他成婚生子等。故事還流傳到韓國、日本,衍生出類似描述。清代晚年,曹素功墨肆因太平天國戰亂遷到上海後,有過辛苦日子。後代主人曹麟伯或許感於這個主題道出自助者天助,特別請大畫家任伯年畫出田螺姑娘手捧大明珠,旁有小田螺。並請胡松濤大師操刀墨模,據以製墨。(圖九)似乎想藉田螺姑娘,來鼓勵流亡上海的窮小子!





揭開墨的面紗 027.JPG 揭開墨的面紗 024.JPG

圖九 任伯年畫田螺姑娘墨。一面繪田螺姑娘手捧大明珠,金光熠熠,右上題「戊寅新秋任伯年寫於海上 松濤刊 麟伯監製」,另面五言詩「子滿又生珠 依然桃花面 變化神如龍 全身不令見  曹素功堯千氏選煙」,長寬厚10×2.4×1公分,重34公克。

小結

以上被選入墨的奇獸怪物,重點不在有多怪,而在是否具備古人所認定的仁義、正直、行善、慈悲等美德。古人追求「天人合一」,對奇獸怪物也不輕忽,以人的價值觀來期許。這在羅琳女士筆下的怪獸裡,比較少見。也反映出東、西方文化的一個小差異。

當然,並非所有的奇獸怪物都身懷美德。平凡如田螺,有仙女下凡的田螺姑娘,也有害人的田螺精。台南的官田地區,就流傳幾百年前,當地的後潭子埤,有修練數百年的田螺精和泥鰍精為害之事。留下傳言「國姓爺過庄,剩一半。」說國姓爺鄭成功的軍隊路過當地,被兩精怪施法勾魂攝魄,幾天之內就損失一半。雖不能當真,卻不免事出有因。可能數百年前當地的田螺與泥鰍碩大肥美,但帶有大量的細菌寄生蟲。部隊經過,喜其肥美撈來加菜佐餐。很可能沒煮熟透,才不幸遭此後果。

     

附註

註一   

《後漢書·卷八·孝靈帝紀》:「復修玉堂殿,鑄銅人四,黃鍾四,及天祿、蝦蟆。」

註二    

殷墟所發現,刻在牛肋骨上的長篇「小臣牆刻辭」,記載征伐危方,抓獲「白麟」。《甲骨續存》序說:「其時代當屬於帝乙帝辛,在十幾萬片甲骨文字之中,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殷末戰爭史料。」

《詩經・周南・麟之趾》:「麟之趾,振振公子,於嗟麟兮。 麟之定,振振公姓,於嗟麟兮。 麟之角,振振公族,於嗟麟兮。」

發表者:揭開墨的漆黑面紗

閒玩古墨求其隱,偶取禿筆盡興書。 已出版墨客列傳,墨香世家 (聽古墨在說話) 兩書。正努力後續之作 (暫訂 : 良墨佐國,默墨相隨,文人弄墨,美墨成真,... )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