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之美:有品

黃台陽

品這個字頗有意思,由三個口字組成。不過由於中文裡「三」這個數還有眾多之意,所以品字帶來好些人聚在一起張開口的意象。

聚在一起張著嘴,作啥?乾杯、吃飯、KTV唱歌、開會辯論、談經論道、還是無聊八卦信口開河?若隨機來個民意調查,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同意,無聊八卦信口開河的時候遠超過其他。

眾口八卦,聊什麼?於是品字輕鬆帶出相關成語:如談到人的「品頭論足」、講到事的「萬般皆下品」、言及物的「品物咸亨」(語出易經,指萬物都亨通暢達,也就是時世太平,萬物欣欣向榮。)此外,品字還被廣泛運用到:品德、人品、品味、作品、品酒、贋品、小品文、品第、戰利品、一品鍋、品學兼優、極品絕配、美容聖品、⋯、林林總總不一而足,絕對稱得上族繁不及備載。

眾口八卦,免不了想分出高下:甲說的更好更便宜、乙說的更差更貴等。這一來,品字又帶出衡量比較的意思。前面提到的品味、品酒、品評、品頭論足等都如此。而被比較的,自然就有上品、次品、下品、劣品、乃至廢品等的差別了。

曹操的兒子、篡位東漢自立為魏文帝的曹丕,文學素養深,有許多作品。他在新訂選官制度時,就看上了品字的獨具一格。捨棄原有的「九命」、以及九等、九階、九級這些淺顯易懂的詞,而採「九品」來命名出「九品中正制」。從此官分九品高低的觀念,流傳至今。周星馳主演的電影《九品芝麻官》可供旁證。

後代的書畫評論,也循著曹丕的思維,用「品」字來分書畫高下。如南北朝時的謝赫,在其《古畫品錄》中,以繪畫六法將二十七位畫家分為六品;唐玄宗時的張懷瓘,更進一步以「神品」、「妙品」、「能品」來評書畫,並舉例說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是神品、東晉衛夫人的是妙品,而與他同時代的盧藏用的,則是能品。

至於用什麼尺度來區分這三品?張懷瓘語焉不詳。後世鑽研他的論述後,有認為神品是「至法天成,風韻超然」、妙品是「妙法從心,神采自然」、能品是「成法在胸,逐蹟守象」的;又有認為:「平和簡淨,遒麗天成,曰神品;醞釀無迹,横直相安,曰妙品;逐迹窮源,思力交至,曰能品。」真了不起!能對這三品作出如此高深的詮釋。遺憾的是,對書畫沒研究的,看了還是茫然。

但無論如何,神品、妙品、能品這三品,從此深入文人心中。如明朝的大收藏鑑賞家項元汴,就刻了個「神品」印,專蓋在他喜愛的書畫上。可惜他好像沒收藏墨,然而即使有,也無法幫喜愛的墨蓋上此印。這對製墨名家而言,可真遺憾,有沒有辦法彌補?

人家不給,乾脆自己來,愛拼才會贏。既然自己掌握了墨上的刻寫,那神品、妙品、乃至其他品、還不任我行?倒是這些墨真名符其實?還是差強人意?甚至不值一提無可奉告?

神來之筆的神品墨

墨與神品一詞最早的邂逅,可能發生在北宋。當時有位徽州製墨家潘谷,在京城開封大相國寺的市集賣墨。由於所賣品質非常好,即使受潮都不長霉軟化,加上香味濃郁,磨到底都還聞得出,以致被讚為「墨中神品」。這可不是過獎,因為連講究墨的蘇東坡,都說「妙手惟潘翁」,稱他為「墨仙」。(詳見前文〈蘇東坡 你的墨從那來?〉) 可惜他沒有墨傳世,古書上也沒說他曾用神品來命名過,想來非常謙虛。

但首開明代製墨盛名的羅小華可就不作此想。根據晚明《墨志》所記,他有錠名為「神品寶」的墨。雖然失傳而不知有多好,但從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他的「一池春水綠」墨來看,如此自負,不算過分。而他身為嘉靖朝權相嚴嵩之子嚴世蕃的親信,是否助長此自負?就不得而知了。

《墨志》還提到同時代的邵格之的「神品」墨,說它上寫「法治于超,邁于谷」,也就是邵格之自誇墨法精良,學自李超(李廷珪之父)、勝過潘谷。口氣之大,遠拋羅小華。只是這錠墨同樣無處覓,有多神,天知道。

所幸故宮現藏的明代墨中,還有兩錠名為「神品」的,讓人得窺當時敢如此自稱者,究竟是夠力,還是虛有其表誇大其辭。

這兩錠分別由稍晚的墨家汪春元、孫瑞卿所製。當時因萬曆皇帝愛墨(曾搜求羅小華墨、稱讚程君房墨),加上社會繁榮工商發達,使得墨業蓬勃名家倍出。有天王級的程君房、方于魯,另吳去塵、葉玄卿、汪元一、方景耀、潘嘉客多人都製墨等身。然而細查之下,尚未發現這些人有以神品為名者。因此,面對群豪,他兩人憑什麼視他人如無物,推出「神品」墨來笑傲江湖呢?

明朝古墨,即使有也捨不得磨。所以無從衡量故宮這兩錠的質地,能否當「神品」之名。但以能選進皇宮、歷四百年仍完美無缺,它們的質地顯然不容懷疑。只是好墨除了實用價值外,還該有藝術上的可貴,它們具備嗎?手邊恰好有它們的同名品,與書上的故宮藏品對照後,覺得外觀細部大致相仿。加以探討,或能看出它們到底「神」在哪裡。

新品墨 004.JPG 新品墨 006.JPG 新品墨 007.JPG 新品墨 008.JPG

圖一   汪春元神品墨。漱金,上寫墨名,下「汪春元製」橢圓印,襯以朵花回紋方塊錦地;背雕尾上聳細長蟠螭,口銜靈芝,底飾六邊菱形回紋;側面飾髹金梅花竹葉,頂凹槽內「江春元製」,長寬厚 12.6×2.4×1公分,重 54公克。

汪春元的「神品」墨(圖一)有它獨特之處。首先,看它的正背面和兩側共四面,面面都有邊框,大不同於通常只設在正背兩面。而兩側邊框內,又都上刻梅花下雕竹葉。這種安排在其他明代墨上非常少見。一般若側邊有刻畫,大多從正背面的雕飾(如雲紋、龍身)延伸出來,像這樣為增添美感而別出心裁的,少之又少。

其次,若將它跟其他明墨放在一起,會發現它在正背面佈滿整齊的錦地紋飾(不同的朵花迴紋與六邊菱形回紋),是其他明墨所看不到的。因一般墨上除了墨名和主從圖案外,其餘大都空白。少數墨佈上雲紋或水紋,但它的刻工哪能相比?墨上刻滿錦地紋飾,就好像讓屋裡山節藻梲、雕樑畫棟、還鋪上拼花地板,既美輪美奐又賞心悅目。  (按:《四家藏墨圖錄》內的「玄玉」墨也整面錦地紋,但據信是汪春元所作;另程君房「荔枝香」墨部分有錦地紋。)

汪春元開創的裝飾風格,使此墨成為許多清墨的範本。譬如康熙朝王麗文(墨肆漱芳齋)所製的「墨龍髓」(前文〈蘇東坡 你的墨從那來?〉之圖六),就完全仿其樣式。而清墨中學他在墨面襯以各式底紋的,更層出不窮。這樣看來,汪春元神來之筆的命名此墨「神品」,還真令人心服口服,得幫他按讚。

孫瑞卿的「神品」墨(圖二),風格與汪春元的乍看之下相近。如墨兩側都有梅竹紋;正背面的龍鳳主題外,也襯以如意雲紋,只是涵蓋所及不像汪春元墨的舖天蓋地罷了。整個畫面極美,有漢磚圖繪的味道。然而若僅只於此,是撐不起神品之名的。孫瑞卿難道厚臉皮?還是他的墨上有什麼神秘之處,非眼力所及竟然錯過了?

確實錯過了,但非眼之罪也。這得怪二維顯像的圖二,無法將孫瑞卿神品墨上的凹凸細節展現出來。根據藏墨家張子高的分析,這錠墨上的龍鳳雲紋等,雖然都以凸出的陽紋線條來表現,符合晚明時代的徽墨風格,但它卻有項創新,即在孫瑞卿設計的神功鬼斧下,這些飾紋的整體輪廓竟凹陷於墨面之下。使得它看似陽紋墨,實際上卻兼具陰紋墨的特質。

陽紋墨與陰紋墨的藝術價值,應無高下之分,但對墨模雕刻有涉獵者都知道,製作陰紋墨的墨模雕刻功夫,遠勝製陽紋墨。因為此時必須將墨模上對應的陽紋的底緣刮平刮光,才能得出托起陽紋的平滑底面,也才能讓墨模鈐出的陰紋墨的表面,平坦光滑潔淨。此後將陰紋內填上色彩,就能得出繪畫般的視覺效果。這是陽紋墨所難企及的。

張子高認為孫瑞卿「神品」墨是陰紋墨的肇始之作。雖然故宮研究員吳春燕在檢視過故宮的五萬多錠藏墨後,否定了他的看法。但此墨上的凹地陽紋形式,且涉及複雜的圖樣雕刻,仍是徽州墨業的一個里程碑。清代墨中陰紋墨大行其道,想來多受此墨影響。因此孫瑞卿當年為此墨冠上「神品」之名時,一定充滿自信,對其價值暸然於胸。

圖二  孫瑞卿神品墨。面雕雙鳳于飛,飾如意雲紋,偏左處「孫瑞卿製」款。背雕二龍戲珠于海水之上,側面及頂浮雕梅竹紋。頂「孫玉泉」款。各紋飾施以金、藍、銀諸彩,絢麗斑斕。 長寬厚 21.1×6.6×2公分,重 444公克。

進入清代,神品一詞依然有其魅力,像上海青浦的王昶(乾隆十九年進士)所訂製的墨上,就刻寫了「三泖漁莊 松煙神品」。許多墨肆也推出「神品」墨。曹素功、汪節菴、胡開文等名家都在其中。然而就創新與設計言,可觀之處就差遠了。試看曹素功的兩錠(圖三),正面樣式相同:墨名下鈐「名墨」印,大有畫蛇填足之感;背面略有差別:一錠以北斗七星和雲上魁星、另錠則以北斗七星和月亮中現神獸,來呼應墨名的「神」字,雖有其用心,卻談不上創意,算不了傳神之作。

新品墨 059.JPG 新品墨 060.JPG    新品墨 061.JPG 新品墨 062.JPG

圖三    曹素功製神品墨。長寬厚 10.3×2.4×1公分,重 36公克。

由於這兩錠墨顯然出自相同的設計理念,使人情不禁想到,曹素功是否還有其他與此相似的神品墨,好組成一套四錠、六錠、甚至八錠或更多的神品套墨?它們的正面應該都一樣,背面則在北斗七星之下,各自配以不同的星神圖樣,若真如此,勉強算帶點神氣,但離神來之筆還遠呢!

妙趣天成的妙品墨

前面提到項元汴刻了個神品印,好蓋在所喜歡的書畫上。實際印證他所收藏過的國寶級神龍本《蘭亭序》,光在前段就三次出現此印,可見他對神品一詞的狂熱。這樣看來,他應該也喜歡妙品兩字吧。然而怪得很,找不到他有妙品印的記載。是這兩字不夠響亮?還是對他犯沖?無從得知。

好在製墨家沒跟著他走,大多欣然採用,而在各地藏墨中可看見這兩字。這裡面有直接取為墨名的,也有刻在墨側邊、加重顯示墨的分量的。其中之一是天王級製墨家程君房的「妙品」墨(圖四)。

新品墨 052.JPG 新品墨 053.JPG

圖四  程君房製妙品墨 。雞心珮形,四周浮雕夔紋,面寫墨名,背鈐「程君房印」,長寬厚 9.8x9x1 公分,重 96公克。

這錠墨不見於 《程氏墨苑》,在程君房的墨中算處於後段,卻小有名氣。當時的大書法家邢侗試磨過,馬上驚艷於它所磨出的五色(焦、濃、重、淡、清),以及不黏筆、在紙上不漫漶的特質;而曾被康熙讚為「清廉為天下巡撫第一」的江蘇巡撫宋犖,也獲得朋友贈送一錠,非常寶貝;至於目前藏在天津博物館的,則是民國時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的族弟 – 徐世章的舊藏。他還寫了段話,要「吾子孫善得藏之」,果然如願,藏進博物館。

名為妙品,讓人忍不住去想它妙在何處。當然在品質上得相信邢侗所試出來的妙。但藝術上的妙呢?圖四能不能給些線索?

這錠墨仿古玉呈雞心珮形,周邊浮雕少見的夔紋,跟其他明代墨相比,大有不同。因為如此大小的明墨,通常正圓形,規規矩矩稍嫌呆板。即使加上厚圓邊框、並在上面浮雕龍紋(如嘉靖年間汪中山製的「經之墨」),依然無法讓人感受到活力動感。而本墨用神話中的夔來裝飾邊框,以它的單足作勢欲躍且張口欲嗜,從而塑造出不規則、卻流露出野性奔放勁力十足的外環,程君房的安排真妙到不行。難怪它被名為妙品。

才說正圓形的墨規規矩矩顯得呆板,可就看到潘嘉客的「妙品」墨(圖五)正是如此。此外它既沒外框也無雕飾,無聊平凡到應該稱不上妙的。然而沒想到在潘嘉客的妙手下,藉著一幅有別於傳統的太極圖,竟讓它擺脫俗氣,妙不可言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

常見的代表陰陽思想的太極兩儀圖,是由黑白兩個魚形紋(俗稱陰陽魚)所組成。雙魚看起來頭大尾短小,魚眼圓睜卻不免呆滯。作為傳統陰陽哲學的表徵,它固然無可厚非,但從美的觀點來看,就會嫌它笨拙少趣、端莊有餘靈動不足。無法深入表現出它該隱涵的「易」理,只是由宋朝理學家帶出的這個太極圖,在理學的保守桎梏下,後世讀書人只知盲從,忽視了它可以更狂野更靈動。

潘嘉客是傳統讀書人,官至廣州通判(相當副市長)。但他不讀死書,也非名利中人。這可從他後來辭官回鄉,以詩文自娛外、還回歸他的最愛 – 製墨而知。愛墨是他從小的天性,因為當同伴在拿東西換糖吃時,他就曾用碧玉指環去換墨了。這份喜愛相信也有助他的書法造詣,圖五妙品墨上他的有特色的八分書(隸書寫法之一)題字,是個例證。

書法造詣與藝術品味絕對相輔相成。因此可想當他起意用陰陽之妙來彰顯此墨時,雖然認同太極圖的內涵,卻一定不滿意它拘謹的造型。於是圖五裡出現比較細長、流線的陰陽魚。它們的眼睛不圓、反像杏眼、與魚身匹配,而且其中之一的位置偏離,好像會跳。整體而言,雙魚的動感浮現,甚至可比擬太空星雲照片中的螺旋臂。這一來竟帶出古人在構思太極圖時,似已觀察到太空星雲的無稽聯想。所以潘嘉客這墨不但圖形妙、還意境妙,真玄妙絕倫。

新品墨 071.JPG

圖五  潘嘉客製妙品墨。漱金(略褪),面寫墨名,背淺刻變化太極圖,側寫「蜨菴家藏」,頂寫「壬戌年」,直徑 8.8公分,厚 1.4公分,重 134公克。

在明墨中,妙品兩字還真受歡迎。故宮收藏的潘嘉客另錠荷瓣觀音墨,也刻寫了「嘉客妙品」四字。而與程君房齊名的方于魯,雖沒有直接以妙品來命名,但在他的「佳日樓」、「五岳藏書」、「天府國瑞」等墨的頂或側邊,也都標註「妙品」。另外程公瑜的「辟邪」、方林宗的鳩硯式墨、以及汪君政的「龍門」等許多墨上,亦皆如此。

也許這兩字在明墨上太頻繁了,以致接續的清墨對它漸趨平常心,在外觀上缺少刻意安排來凸顯它妙在何處。如曹素功墨肆的「臨池妙品」墨(圖六),雖光鮮亮麗,卻了無新意,妙不起來。當然,或許它的妙是在質地上,這就得磨用後方知了!

新品墨 066.JPG 新品墨 065.JPG

圖六  曹素功製臨池妙品墨。通體漆衣,面額珠下寫墨名,背鐫五爪龍、火龍紋,側「徽歙曹素功七世孫佑椿監造」,長寬厚 11.7x3x1公分,重 64公克。

張懷瓘所提出的三品,神品和妙品都有對應的墨,唯獨能品少見人用,個中原因不詳。或許因它排序第三,份量較輕;或許「能」字的涵意較淺,引不來文人關愛的眼神,無助行銷。但別急,墨家不會這麼快就放棄品字,代之而起的,有得是呢!

盛極而衰的極品

極品兩字何時出現在墨上?一查之下,竟然與神品和妙品的時間相同甚或更早。如在《墨志》中,有不知姓名者製的「極品」、「瑞元極品」墨。另外清代人寫的《墨表》中,也列出明代嘉靖年間方正等墨家的「極品青煙」、「極品墨精」等。只可惜這些墨都名存實亡,不知道它們「極」在哪裡。而在近代《四家藏墨圖譜》所載的明墨中,有錠黃(昌伯?)氏製的「文昌宮」圓墨,式樣普通,側邊標註「極品」,想必是就其品質所作的告白吧。

極品唸起來比能品響亮,又有最高級的意涵,因此清代許多墨家仍相繼採用。在曹素功、汪近聖、胡開文的墨品(產品目錄)中都有。但當一個品名用老用多了,市場對它難免疲乏,聯帶使得墨家在不斷推出新品的情況下,對它逐漸忽視。盛極而衰就是這個道理。譬如細察汪近聖的墨品中,極品墨每斤訂價二兩銀子,相較於圭璧光的每斤十一兩銀、天膏的每斤九兩銀、千秋光的六兩二錢五分,它的品質工藝怎好得起來?

賣家不講求買家不看重,爹不疼娘不愛,使得現存的極品墨不多,周紹良的《清墨談叢》內有三款,所提到由徽州婺源的墨肆查二妙堂製的,手邊正好有錠與它相近(圖七),臂擱型且摻了雪金,看著還滿氣派。墨書中一般對此墨肆談的不多,主要是因它成立較晚,約在道光初年。據周紹良說:「 ⋯ 事業發達,至少工藝可與胡學文、潘逢吉相伯仲。」

新品墨 048.JPG 新品墨 049.JPG

圖七  查二妙堂製極品墨。臂擱形、雪金,墨名下印「修竹齋仿古造」,背「徽州查二妙堂友記監製」,側「友于氏」,長寬厚 14.9x2x1.4公分,重 94公克。

據分析,此墨應製於光緒年。當時查二妙堂早已因避太平天國戰事而遷到上海,雇用員工上百人。連與李鴻章關係密切、幫淮軍管過錢的天津買辦之首吳懋鼎(婺源子弟),初履江湖時都到此墨肆打工。中法戰爭(一八八四年)起,法軍封鎖台灣,形勢危急。李鴻章找吳懋鼎想辦法,身為匯豐銀行天津分行買辦的他,向英商怡和洋行租了六艘掛洋旗的船,終於把軍火補給運進台灣。雖是題外話,也可追懷查二妙堂當年盛名。

神品、妙品、極品,甚至還有絕品、上品、一品、佳品等響噹噹的詞,都被明代製墨給先用了,那清代的製墨要想創新用品字,可面臨考驗。當時是滿清異族統治,他們能想出主題正確、市場接受的品字好詞嗎?

冰清玉潔的清品墨

還真有腦袋清楚、政治敏感的人,從古籍中找出「清品」兩字。它的原意是「清貴的官吏」,拿來作墨名有點牽強,這該是明代墨家沒採用之故。然而既然換了朝代,「清」字瞬間在它原有的清高、清爽、清廉、清澈、清淨等文人喜歡的詞語外,又多了個尊貴的國號稱呼。這層政治上的意義太誘惑人了,以它作墨名誰說不宜?此外,製作好墨的必要條件,乃是煙細膠清,所以清品順理成章意指好墨。如此這般,那有更好的選擇?

近代名作家查良鏞(金鏞)對清字更有一番開示,他在《射鵰英雄傳》第九回「鐵槍破犁」文中,寫到黃蓉使出「蘭花拂穴手」時,說:「黃蓉這「蘭花拂穴手」乃家傳絕技,講究的是「快、準、奇、清」。快、準、奇,這還罷了,那個「清」字,務須出手優雅,氣度閒逸,輕描淡寫,行若無事,才算到家。」這段話用在墨上還真到家。磨墨用墨,該秉持「清」,方能磨出好墨寫出好字!

《清墨談叢》書中有兩錠「清品」墨。其一出自成立於康熙年的吳玉山「研雲齋」。該墨肆在雍正元年製有「書畫墨」、質地精湛甚受好評。至於它的清品墨,周紹良認為「應是道(光)、咸(豐)之際製品」,而且「神態氣韻已遠不及矣」。另錠由婺源詹達三墨肆約在光緒年間製的,雖然不錯,但評語也僅止於:「模式亦雅緻,視一般婺源之造墨,頗有不同。」換句話說,這兩錠都少稱道之處,稱它清品,太沉重。

這樣看來,清品一詞雖好,清代墨家卻不太會把握,製不出能與明代的神品、妙品爭鋒的清品墨。是懶惰,不用心;還是無能,無足觀也?
好在有錠由胡子卿製的(圖八),能幫忙挽回些面子。它的形制雖平凡平淡,書法卻清新有勁,然而真正的亮點是它的紋飾:兩面的冰裂底紋上,浮現朵朵梅花。胡子卿如此安排來陪襯墨名清品,獨運匠心。因為自古形容梅花,玉潔冰清往往是最先被想到的。如蘇東坡謫居嶺南惠州時,寫了表面咏梅、實際悲悼侍妾朝雲的〈西江月.梅花〉,起首就說「玉骨那愁瘴霧,冰姿自有仙風。」

新品墨 055.JPG 新品墨 058.JPG 清品側 001.JPG

圖八  胡子卿製清品墨。漆邊,兩面底飾梅花冰裂紋,面額珠下墨名,背寫「徽州胡子卿法製」,側「道光戊申夏月」,長寬厚 12.7x3x1公分,重 72公克。

看過的墨圖相片中,很少墨上面鋪陳冰裂紋,一般都是雲紋、卍字紋、錦地紋等。但胡子卿並不是首先用的,因為早在乾隆年間方密菴的「雪筠齋藏墨 – 紫金」、及嘉慶三年的金氏「清歗閣拓碑之墨」上,就有冰裂紋。此外墨上出現朵朵梅花的更少,明墨中雖有些,卻以水波紋為底來形成「落花流水」紋。因此以冰上寒梅紋來襯托「清品」,應該是胡子卿的巧思,足以幫清墨扳回一城。

胡子卿出自胡開文家族,從他棄胡開文的金字招牌不用、而另起爐灶來看,顯然具叛逆性格。目前看到他署名之作有:夢樓遺製菊香膏、野叟選煙、曲園先生著書、自求齋主人持贈、心白日齋、陶晉齋毅古氏、光被四表貢墨等許多,常有新意。各大網站評論說:「 … 從製墨技術看,胡子卿風格獨特,不落前人巢臼, …  從外形上講,所製本色墨、漱金墨、漆邊墨等都令人耳目一新,特別是漆邊技術爐火純青。」這錠清品墨恰好也有漆邊,對照之下,講得真好,絲毫不誇張。

然而胡子卿有些墨的年代標示很怪,費人思量。因為書上大都說他生於道光十二年,同治初年自行開店。但這錠清品墨側邊標註的,卻是道光戊申(二十八年),明顯早了。不僅如此,還有些標示嘉慶、甚至乾隆年造的。這些墨的品質樣式均佳,當得起掛他的名。所以,是後人仿造胡亂標註?是他自己遊戲人間製造話題?還是在他之前另有位胡子卿?時至今日,恐怕難有答案了。

最後很快來看錠「清和神品」墨(圖九),由不知來歷的歲勗堂氏於乾隆辛亥年(五十六年,一七九一年)所製。依文字的用法,本可歸類在神品項下。但由於清和兩字意指清靜和平,形容天下昇平氣象,有吹牛拍馬之嫌,因此放在清品之列來併同考量。

新品墨 050.JPG 新品墨 051.JPG

圖九 歲勗堂氏製清和神品墨。圓柱型,面寫墨名,背寫「乾隆辛亥歲勗堂氏藏」,直徑 2.3公分,長 15.3公分,重 108公克。

再說,它的表面非常清潔,除了不誇張易辨識的題字外,既無紋飾雕琢、也乏奪目印鑑。說它「神」,實在擔不起;倒是「清」,誰都會點頭。墨主人歲勗堂氏的姓名背景查無所得,為何在這年製作此墨也不知。但鑑於辛亥年之前的八月,乾隆剛過八十大壽,喜慶餘波應還在盪漾。因此把墨取名為清和神品,比清品要來得更加歌功頌德,令人佩服。好在此墨的質地製作相當精良,且隱現紫光,勗堂氏還是滿用心的。

所以神品、妙品、極品、清品,各撐起墨業一片天。為了感念它們,爰成四句:「神之所寄,妙之所生,欲求其極,盡在其清。」句子的好壞不重要,唯歌頌之誠,絕不低於歲勗堂氏。

發表者:揭開墨的漆黑面紗

閒玩古墨求其隱,偶取禿筆盡興書。 已出版墨客列傳,墨香世家 (聽古墨在說話) 兩書。正努力後續之作 (暫訂 : 良墨佐國,默墨相隨,文人弄墨,美墨成真,... )

發表留言